2020年中国康复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康复是指综合应用医学、教育、社会、职业等多种措施,对伤病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功能障碍进行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干预,实现改善患者功能、**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的目标。

  康复医学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康复医学与临床,保健,预防共同组成全面医学体系。

  2019-2025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服务总收入及预测

01.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康复医疗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由于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及康复专科医院、康复床位数严重不足,导致系统、完备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长期处于未定形状态。康复医疗机构中先进的康复医疗设施相对不足,且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床位少、资源分散、服务内容少等问题。康复资源配备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

  2011-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科床位数

02.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床位配置需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和康复病床倾斜。假定以《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中的人均康复床位目标(即每千人0.5张)估算2030年全国康复床位总目标,那么以目前每千人0.18张的水平来估算,缺口将达45万张。由此可见,中国康复市场发展存在巨大增长潜力。

2018-2023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床位缺口

03.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康复医院建设**标准为每床至少配备康复治疗师0.3名。以此配备要求计算,中国康复治疗师配备数量应为7.5万,尚存2.5万的配备缺口。

  民营康复医疗机构数量占比一直高于公立,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本比较青睐公立医疗体系缺口领域和专科医院领域;其次是康复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相比单床投入相对较低、对医生的依赖程度较低、医疗风险较小、社会资本进入更容易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社会资本的进入,将对缓解康复医疗供给不足产生一定积极作用,但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到,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康复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配备、品牌影响力、病源稳定性、医疗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2011-2018年中国康复专科医院数量

04.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康复医疗细分市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致残率上升、残疾人数增加、百姓健康消费需求升级及国家政策红利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群体不断扩大,而不同群体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点。描绘患者群体画像,能够帮助康复医疗机构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当下康复患者画像来看,康复医疗的消费者群体主要包含术后患者群体、老年人群体、慢性病群体、残疾人群体、儿童康复群体、产后康复群体等。

  患者群体呼唤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表1.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残疾人群体人数

05.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神经康复

  神经康复服务目标人群主要以脑卒中、脑损伤和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主,其中,脑卒中已成为中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特点。科学规范、及时全面的神经康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脑卒中现患病人数超过1,200万,其中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将会引起不同方面的运动损伤,包含平衡能力损伤、行走能力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与障碍长期共存”的特点导致在神经康复领域存在大量的康复需求。

  脑卒中引起的能力损伤

06.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神经康复服务以综合医院神经内外科、康复医学科、专科康复医院以及社区康复三级康复网络的形式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的特点使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康复科**的综合医院接受治疗,而综合康复医院的承接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上游大量神经疾病患者的需求,其中一大部分患者无法及时接受到康复治疗;基层康复机构由于缺少康复人才和康复设备,难以得到患者的认可。

  新技术驱动神经康复发展

表2.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骨与关节

  2018年中国因骨科疾病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超过300万,而其中大部分患者如骨创伤、关节置换患者均需进行术后康复。以骨折患者为例,术后康复能够消除肢肿胀,减轻局部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促进伤肢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此外,伏案久坐的办公室职业病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在进行保守治疗后也需要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病痛,恢复身体功能。

  骨科患者的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手术期康复质量。以膝关节置换术为例,通过康复“一体化”模式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这主要得益于在“一体化”模式下手术团队与康复团队的深度合作。目前,在中国只有少部分技术实力较强的医院能够实现骨科康复的早期介入,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科普宣教,及时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至康复专科医院,而大部分医疗机构仍然存在“重手术、轻康复”的落后观念,使患者错过**的康复时机。

  骨科康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手术期骨科与康复科治疗缺乏有效衔接;二是骨科患者普遍存在术后恢复期无法及时获得康复护理、难以准确理解医嘱和康复知识匮乏的问题。骨科康复市场进入者可考虑与医院展开合作,在技术能力较强的手术医院周边区域选址建立“院边店”,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骨科康复平台,解决患者骨科康复问题。

  3、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心脏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但国内心脏康复患者仍然较少。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某知名心血管医院每年实施约3万例心脏手术,而实际参加心脏康复的患者不足1%。已有大量数据表明,心脏康复可显著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和生存质量。加拿大某机构开展的一项对比研究 1 显示,在60万例因急性冠状综合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住院的患者中,约7万例患者参加了心脏康复,一年后及五年后参加心脏康复患者死亡率与未参加心脏康复患者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

  术后一年死亡率

07.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术后五年死亡率

08.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心脏康复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实际转诊率偏低。全球心脏康复转诊率仅为43%,中低收入国家更是低于40%。心脏康复可考虑通过开展专业合作与家庭智能服务,提升心脏康复参与率。

  4、老年康复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运行潜力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康复或将成为下一个刚需产业。老年康复对于有长期卧床需求、被各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病变等困扰导致生活障碍的老年群体提供针对性的理疗,通过运动疗法和护理系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预计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占中国总人口的34.9%。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与年龄相关性疾病群体规模正在增加。

  老年康复针对的主要病患群体

表3.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现有的老年康复是集“医、养、康、护”为一体的特色康复模式,主要包含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居家康复三种模式。机构康复以医院老年康复中心、老年病专科医院、养老机构中的护疗室和社区照护中心方式开展康复服务;居家康复主要以社区为平台,提供居家上门康复服务。老年康复群体由于各系统器官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均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易伴随多种复杂的老年问题和老年综合征,涉及身体、精神、情感等诸多因素,使得老年康复服务对象需求多元化。

  老年康复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均需掌握综合康复知识以及过硬的跨学科医学知识,方能应对多元化、多样化的老年康复需求。

  与其他康复细分学科不同,老年康复群体基数大、涉及多个学科,与失能老人康复、慢性病康复、卧床康复、骨科康复下的关节类、创伤类和脊柱类康复等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

  5、儿童康复

  2019年民政部发布《“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实施办法》,在2004年启动的“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基础上,扩大了受益孤儿范围。例如对年满18岁但仍在校就读且有医疗康复需要的孤儿,可以继续提供支持;同时在支付方面降低诊疗起付标准,提高资助限额,将康复治疗以及相应辅助器具配置等康复项目也纳入资助范围。

  目前开展儿童康复的机构主要包含卫生部门、民政部门和残联组织的公益性康复机构、儿童医院康复科/儿保科、特教机构等,其中卫生、民政以及残联系统是当前儿童康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为50%以上的重症患儿提供康复服务。

  当前儿童康复机构面临的困难包含业务模式不够清晰、业务领域不够完整,而且同时需要应对来自医疗和教育的“双重专业”挑战。基于此,毕马威认为,儿童康复机构可以采取中外合办、医教结合等模式,打造儿童康复新模式。

  中国大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在理念上仍停留在“重治疗、轻康复”的阶段,康复患者宣教工作仍然存在缺位。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患者通过网络搜索、社交媒体等渠道选择一些非医学手段来代替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这反映出患者对于康复认知仍存诸多误区。

  “重治疗轻康复”观念

表4.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趋势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及慢性病人群的增加,院内康复服务已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康复医疗亟待向社区延伸。社区康复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占床需求,对于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康复是指对经过治疗的患者提供长期的康复服务,患者一般无需住院,而是定期到康复机构接受治疗训练,或者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为患者提供上门指导服务。

  1、远程康复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和智能化设备使用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期望以互联网为媒介,“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这为远程康复带来发展机遇。在当下康复治疗师严重缺乏的环境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康复课程按病种标准化,同时提供在线康复咨询、康复训练指导、病例管理和康复随访服务,充分利用创新型可穿戴设备、动作识别技术的成果和转化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治疗师不足的问题,还能够及时开展康复随访,督促患者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康复。同时,远程康复具有持续、规律的优势,可免去患者舟车劳顿,成本相对较低,更易被患者家庭所接受。

  2、高端康复大有可为

  高净值人群面临较大工作压力,肩颈不适、高血压、内分泌等相关疾病发病率高,对高端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潜在需求有所增加。因此,高端养老、私立医院、私人医生成为近几年颇受热捧的服务领域,高端康复医疗服务市场也迎来发展机遇。

  3、智能康复

  在康复医疗领域引入现代高科技如采用生物反馈、全新数字摄影、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微电子脉冲、人工智能以及分子设计和模拟技术等,形成康复医疗产业系统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有效助力智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

  康复治疗能否严格按照训练项目、上课频率、课程时长等要求进行,依赖于患者的配合意愿以及康复治疗师的专业化程度和责任心。引入康复机器人将有助于实现治疗过程标准化,促进患者持续完成既定康复训练计划。

  4、临床医学带动康复医疗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部分重大疾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幸存者对于恢复机体功能、回归正常生活的要求对康复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挑战。此外,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新病种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这对康复医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康复治疗师需不断通过规范、体系化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康复治疗技术。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Copyright ©2018 - 2025 东方华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49028号-2

(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