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社会办医!全国各地最新政策与举措大盘点!

随着医疗需求的持续攀升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办医逐渐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各地纷纷应时而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力图在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

 

 图片1

一、鼓励外商参与社会办医

2024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同意自即日起,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等6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暂时调整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的有关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该批复有多条内容谈及医疗行业,并且明确支持外商参与非营利性医疗、养老机构投资:

  • 将允许在沈阳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以中外共同捐资方式,按相关规定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允许外商在杭州市、广州市、成都市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可依法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

2024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提出重点培育包括健康养老等在内的六大消费新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支持社会力量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增加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数量,完善接续性服务体系,扩大相关服务供给。

 

图片2

三、上海市浦东新区:高端与国际化并进的医疗新生态

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支持社会办医方面走在了前列。2024年,浦东新区卫健委发布了《浦东新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举办指引(2024年版)》,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品质、规模、信誉、稀缺性等为特征的医疗机构。具体包括:

1. 康复类、护理类、儿科类等专业的优质医疗机构:这些机构能够补充现有医疗资源的不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2. 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浦东新区鼓励其发展,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3. 高端或国际化医院:浦东新区特别指出,新增综合性医院原则上为高端或国际化医院,这一举措旨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吸引国际医疗资源。

4. 连锁医疗机构:投资主体总部落户浦东的连锁医疗机构将得到支持,这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规模化、品牌化运营。

此外,浦东新区还将分区域对社会办医进行梯度引导,设立医疗机构类别及数量从宽,引导建设数量不限。这些政策为社会办医在浦东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

 

四、北京市通州区:分区施策,精 准发力

北京市通州区也发布了《通州区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指引(征求意见稿)》,计划于2024年6月4日至2024年7月3日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建议。通州区在支持社会办医方面采取了分区施策、精 准发力的策略,具体包括:

1. 鼓励4类专业团队、集团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包括北京市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组建的专病专科团队、学科带头人组建的专病专科团队、本市三级医院的非在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的专病专科团队以及具有国内外一流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相当知名度的医疗集团。

2. 分区规划:将行政板块分为四类区域,根据不同情况规划社会办医,给予社会办医更多发展机会。例如,在一类区域鼓励举办高端医疗机构和国际合作医疗机构;在二类区域设置高品质专科医院;在三类区域加强基本医疗资源配置等。

这些政策不仅体现了通州区对社会办医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其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图片3 

五、广州市:多措并举,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在支持社会办医方面同样不遗余力。202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了多项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和举措,包括:

1. 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专科医疗机构:这些机构能够补充现有医疗资源的不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2. 支持社会办中医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3.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一举措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4. 优化营商环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社会办医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同时,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简化审批流程。

5. 引导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特别是在妇幼健康、0—3岁婴幼儿托育、老年健康等领域。

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办医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深圳市:支持培育和发展社会办医品牌

2024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其发布的《2024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第二十九条中,详细阐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蓝图,具体包括:

1. 支持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美容、医疗旅游、“互联网+医疗”、康复护理、高端健康体检等细分领域健康服务扩容提质。

2. 支持社会力量办医高端化发展,培育和发展社会办医品牌。

这些精心策划的措施不仅为深圳市健康服务业的繁荣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也为构建更加完善、多元、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七、云南省:强化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云南省在支持社会办医方面同样有着明确的规划和举措。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

1.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专科医疗机构:这些机构能够提升云南省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2.支持社会办中医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同时,加快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建设。

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儿童(新生儿)急救网络体系等措施,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4.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和使用管理: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进易短缺药品生产储备、停产报告、价格异常、流通库存等信息监测预警和共享共用。

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推动云南省社会办医的发展,也为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八、其他地区:各具特色,共同推动社会办医发展

除了上述地区外,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推动社会办医的发展。

例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了《上海市卫生健康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5年)》,明确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的发展,推进设施和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重庆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规范社会资本办医,推动社会办医高水平、规模化、差异化发展。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2015年-2035年社会资本用于投资建设医疗机构的规划项目进行了公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广东茂名市发布了《关于印发茂名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的通知》,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的大型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疗机构等。

 

在深入剖析了全国各地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与举措后,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社会办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政府通过出台具体、细化的政策,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有力的支持。那么,社会办医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政策,以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持续壮大呢?


首先,社会办医应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各地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

这些政策文件不仅明确了社会办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还提供了具体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条件。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政策,社会办医可以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明确自身定位,从而制定出符合政策要求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其次,社会办医应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作。

政府部门是社会办医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社会办医可以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反映自身诉求,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同时,社会办医还可以参与政府组织的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再者,社会办医应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

在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办医应努力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口碑。同时,社会办医还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此外,社会办医还应积极探索与公立医院的合作模式。

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社会办医则具有灵活性强、服务创新等特点。通过探索与公立医院的合作模式,如共建医联体、开展技术合作等,社会办医可以借鉴公立医院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最后,社会办医还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社会办医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医疗人才,社会办医可以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社会办医还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

Copyright ©2018 - 2025 东方华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7049028号-2

(本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